返回旧版

什么是 5G RedCap RedCap从技术到落地还存在哪些挑战

行业新闻 | 2023-03-27 07:14:31

  众所周知,5G定义了三大场景——eMBB针对大带宽应用,支持载波带宽100MHz以上,峰值速率可达10Gbps;uRLLC支持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可靠性;而mMTC是由4G时代的NB-IoT和eMTC演进而来,主要针对带宽小于1.4MHz、速率低于1Mbps的低速率、低成本、低功耗的物联网连接。三大场景目前都已制定完善的标准且在众多物联场景中有了实践基础。但是,三者之间同样还存在一片“中间地带”,这也使得5G网络能力并不能完全覆盖所有无线场景,而这一片“中间地带”恰恰就是5G RedCap大展拳脚之地。


  在5G商用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工业场景互联互通。但制造业场景非常复杂,设备数量庞大,品类繁杂。以传感设备为例,其包括了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加速度计等众多在未来势必要接入5G网络的设备终端,这对带宽、低延时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5G RedCap

  RedCap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也将成为5G物联网的一种核心技术能力,那么,从技术到落地,RedCap还存在哪些挑战?


  面向R18:共建高质量场景应用


  宏观来看,相比R16主要面向低时延、高可靠的多业务场景,支持工业IoT、时延敏感通信等新业务,提高业务差异化QoS保障能力。RedCap是R17中一个极简版本,聚合行业的定制化、精简化设计,能够实现性能、复杂度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可以满足差异化物联网场景需求。根据各大市场咨询机构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国内可穿戴、视频监控及电力行业终端规模均可达千万量级。


  作为物联网关键一环,5G终端芯片和模组,因其设计复杂、研发门槛高、投入成本巨大事关物联网落地的核心。目前,主流代表的物联网模组商也纷纷投身于精简化、定制化的5G模组,以及推动模组软硬件符合RedCap演进,朝着更低功耗、更低成本,操作系统更趋向灵活定制等方向深耕,为推动5G连接规模化奠定基础。


  可见,随着5G R17标准版本的冻结,供应链已经做好准备。然而在业界专家看来,根据经验,RedCap标准化之后,至少要1-2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初步的产业化,所以说,预计到2023年的年中或2024年年初,将有一批RedCap的早期商用化产品。


  “未来十年,以5G为核心的三类技术支撑千亿联接。”在业界专家看来,RedCap、NB-IoT、无源物联这三类技术将依托无线产业的规模效应实现商业成功,RedCap中高速物联当前已经具备商用能力,相比eMBB终端模组,具备低功耗低成本的特性,更易形成规模应用。